摘要:
|
疼痛的定义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1],是人体第五大生命特征.一方面,疼痛可以作为一种警戒信号,提示机体可能发生组织损伤,继而引发机体一系列防御反应,是生命的重要保护功能;另一方面,若疼痛长期持续便对机体构成难以忍受的折磨,无论是躯体感觉还是精神状态,最终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表观遗传学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逆、可遗传性修饰,这种修饰可以改变基因活性,调控基因表达,影响个体发育和表型.其主要内容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2,3].近些年来,关于疼痛发生发展和维持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随着表观遗传学飞速发展,疼痛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对疼痛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服务与反馈:
|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710032)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电话/传真:029-83283229 E-mail:chinjna@fmmu.edu.cn
2017年版权属于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